close

Man in White and Black Crew Neck Shirt and Hat

一項美國醫學會癌症期刊的報導指出 (JAMA Oncology Journal),病人乃至於他們的醫生,都應該更清楚的認知,精神健康的重要性跟生理的健康是一樣重要的。

雖然說,癌症治療的主要目的,是希望能夠讓腫瘤消失,但癌症的治療有一個重要的不足,他「缺乏對癌症病人精神方面的治療」的重要性的認知。病人在癌症的診斷、治療所會產生的生理上面的衝擊,及對未來的不確定性,都有可能造成癌症患者情緒的低落、憂鬱,甚至影響到整體治療的效果。

在多元癌症治療發展的同時,有越來越多癌症存活者需要長期的照顧,在身與心是連動的,在照顧身體的同時也要照顧心裡,長期的照顧更需要超乎只是生理症狀的照顧。

病人跟腫瘤醫生都不需要覺得有壓力,要自己就能提供有效地解決病人精神方面的問題,解決方案一定是牽涉到病人生活方式的改變,從觀念、活動及飲食來達到舒壓、強化抗壓能力、及改善生理症狀的目的。專業的營養師、心理及行為認知的輔導師,應該是要去尋求這方面的協助的資源。

喜悅健康診所張明志醫師說到,尤其在2010年後,癌症病人面臨許多治療選擇,對未來病情的發展,活存的不確定性、財務壓力,既使存活下來,也必須天天面對治療之後遺症等,癌症病人精神方面的壓力是超乎想像的。

臨床醫師的工作,傾全力讓病人活下來,但幸運存活的人,在心理上仍是病人,誰該負責接續的癌症存活者的各種壓力與調適不良。

愛惜你的心裡、愛惜你的身體,口號雖好,但很空冷,口號,像同情一樣,存活者需要長期輔導重建信心。我們有時候不經意的關心存活者的健康,他們其實是很有壓力的,意味者是否詢問癌症穩定嗎?惡化嗎? 何時復發嗎? 誰又走了? 這些關懷必須是個人化的,因為每個人的心理強度,社會人文背景不同,把關心變成刺痛是常見的,所以心理輔導者不能以同一種方式解決癌症存活者的問題,尤其有些問題,情緒的表現是不典型的,或是合理化的,或偽裝過的。我門診中有一些是急性白血癌(血癌)的存活者,他們會約好同一天看診,看完診後一起聚餐、聊天,甚至成為幾家醫院的義工,特別也會去關懷同樣血癌,尤其是急性血癌的病人,經由不斷接觸、傳達、分享,慢慢可以走出來。

相對的我也有病人血癌十多年後,陸續發生肺癌、大腸癌都順利切除(早期),雖固定在三科追蹤,三癌一生,但他()樂觀面對。反正活著沒死,就好好活吧。有些人也失去家人關心,仍很正向、堅強的活下去。我們常說腫瘤有Heterogeneity多樣性,多種不同基因突變,其實,癌症存活者也一樣,有自殺的、家變的、憂鬱的、樂觀的,捐出大愛的。

有人認為可以轉介,社工師、精神科、心理師,實際我們也如此做了。但不久病人都回來,也不再去,為什麼仍然得不到心靈的平靜,而藥物,如抗憂鬱藥物功效有限,而且他們不認為自己是精神有問題的。他們要自尊,但他們對待自己沒信心,也不接受同情。

我們應提高察覺心,輔導病人觀照自己(mindfulness),用感恩的心重回社會,如果沒有社會、繳交健保費、納稅人、藥廠的研發、醫療團隊、家人的支持,怎能存活過來? 活著真好,希望所有存活者,皆能感受大愛,與天地同生,化罹癌過程的苦難為下一個大愛。

arrow
arrow

    喜悅健康診所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